自己餐厅的名字老是被写错,菁禧荟的杜老板会不会后悔。我没问过他配资家,但我相信他一定会说:不后悔。因为杜老板是个严谨的人,做任何事情都不会心血来潮,起名字这种大事,他一定是反复思量之后才做的决定。
有时外地朋友要我推荐餐厅,我想说菁禧荟,但打字太复杂了,就推荐了大董,反正都是黑珍珠三钻。这不能怪我对不对,都怪菁禧荟的笔画太多。
前阵子我在昆明的木水花菌子市场,见到一家专给高端餐厅供货的商行,门口堆满等着被顺丰的箱子,赫然贴着新荣记甬府食庐等店的货单,其中也有菁禧荟的几个箱子。前几天回上海,正巧赶上菁禧荟做菌子菜单,各么去吃吃看。
进门就看到食材展示,那些从云南各地挖来的菌子,被整理干净了集体亮相摆造型,恍如商K里的唱歌老师列队。,。巨大几支鸡枞菌和牛肝菌之前,有一大盘青绿色的壳。这东西叫薄壳,是潮汕地区的一种小型贝壳,味道鲜美,用当地的金不换来炒,下酒一楼。薄壳在潮汕并不值钱,新鲜集中上市时吃不完,当地人会取出壳中的那一点点贝肉,当米吃,所以叫薄壳米。薄壳米有两种,一种是新鲜摘出来就吃,一种是晒干后留着慢慢吃。
大家知道潮汕人的鱼饭,就是把鱼当饭吃;这个薄壳米,就是把薄壳当米吃。对海边的人来说,这些都是最容易获得、而且比较廉价的饱腹食物,也是优良蛋白质。么办法、谁叫人家有资源优势呢,靠海吃海,把海鲜当作家常便饭。哪像我们上海,名字里带个海,但以前好多人一辈子都没见过海,也没吃过新鲜的海鲜。
这顿饭的潮汕风味自不必说,菌子也用得妙。好食材配上好烹饪,好吃且好看。每道菜端上来,眼前都会浮现杜老板那轻易不笑的一丝不苟的表情,仿佛在说:你吃吃看,吃得出毛病算我输。以前我说他家是除了贵没毛病,现在价格也下调了,所以就是没毛病了。
一台好戏临近尾声,薄壳米压轴登场。这碗薄壳米湿炒粿条,尽显潮汕滋味和菁禧荟水准,刚才还在说吃撑了的几位,又纷纷埋头干起了米,一声不吭,妙不可言。这一份卖88元,你觉得贵么?
吃饱喝足,打道回府。我一个人坐在后排右座,问司机:你有没有觉得车子有点摇晃?是不是台风来了?司机回话时我才发现是个女的。她说没觉得晃呀,又说台风没来吧,你看树没有乱晃。她还看了看仪表盘说,胎压正常的呀。
接着说,哦是觉得有点晃的,大概车子左右重量不太一样。,。
住进了山里,就不想出去吃饭了
国宾馆里的深夜食堂
去云南吃菌子有鄙视链,松茸真排不上前三
科元网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